疫情在給中國鋼鐵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,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一是企業兼并重組進程加快。鋼鐵產業結構分散、集中度低的弊端日益突出,尤其在行業秩序、原料保障、科技創新等方面無法真正形成合力。當前,鋼鐵行業正處在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,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,行業經營效益大幅下滑,部分企業已經出現資金周轉緊張。實踐證明,周期性行業在低谷期往往會出現大面積的洗牌重組,行業低迷將重新喚起部分鋼鐵企業的重組意愿,國家倡導多年的兼并重組進程有望加快。
二是原料保障體系亟待加強。疫情期間,鐵礦石價格異常波動,鋼鐵行業的安全供應保障體系建設被提上日程。鋼鐵行業要重視原料保障體系建設,原料供應來源、供應渠道、供應方式、運輸方式等應力爭多元化,分散供應風險。同時,要堅定不移實施國際化戰略,在宏觀政策的引導下,考慮產業鏈橫向協同一體化和縱向協同國際化,實現全球資源供給的多元、安全和穩定,推動西非鐵礦供應基地建設,分散供應風險。要抓住契機,積極推動鐵礦石定價機制的改革和完善,保障鐵礦石價格體系平穩、合理運行。
三是國際產能合作積極推進。鋼鐵行業是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先行者和重要實踐者,國內優強企業優勢產能不斷展現國際產能合作的新高度,據不完全統計,國際產能合作規模約1600萬噸。疫情在全球發酵的同時,鋼鐵企業推進國際并購的機會將增加,冶金工程技術、成套裝備、配套設施、標準規范等迎來國際化發展機遇期。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深度變革的時代背景下,鋼鐵企業應抓住機遇,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努力將自身打造成具備管理示范性、技術引領性、產品穩定性、服務品牌性、人才吸引性的世界一流鋼鐵強企。
四是行業技術創新務實提升。當前疫情全球蔓延,產品進口、技術引進、人員交流等受到巨大沖擊,鋼鐵行業應以此為契機,主動打破“等、靠、買”的慣性思維,從完善創新體系、營造創新生態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創新能力。一方面,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不斷完善企業創新體系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鋼鐵行業創新發展;另一方面,應充分發揮基礎原材料的支撐作用,充分調動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,營造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生態,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。
五是鋼材出口有多重比較優勢。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快速增加,為鋼鐵企業打造國際品牌、提升影響力創造了條件。同時,鋼鐵企業的服務意識已普遍增強,服務能力、水平有所提升,很多企業已經與國外鋼材貿易商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,如寶武等優秀鋼鐵企業在海外建立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并可提供EVI(供應商先期介入)服務;河鋼集團通過控股瑞士德高,擴大了河鋼集團的國際客戶群體。此外,我國鋼鐵企業重視打造好品牌,讓品牌成為拓展國外市場的利器,在目標市場提升品牌的認知度、忠誠度和美譽度,擴大自主品牌出口。未來,以服務化、品牌化助力鋼鐵外貿出口,必將是中國鋼鐵企業的重要立足點。
六是行業智能發展闊步向前。鋼鐵行業應抓緊做好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升級工作,以5G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行業賦能,深度推進兩化融合,補齊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、鋼鐵定制化智能制造、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的短板,切實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集成創新能力,不斷強化供應鏈協同,增強全鏈條抗風險能力。